Powered by RND
PodcastsLoisirs跟着艺术去旅行

跟着艺术去旅行

三联中读
跟着艺术去旅行
Dernier épisode

Épisodes disponibles

5 sur 27
  • EP26 徒步朝圣之路,对何为艺术有了更切身的理解
    主播:曾焱,媒体人,《三联生活周刊》前副主编本期目的地:西班牙本期节目,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去年的一次圣地亚哥之路的徒步旅行,这条路也被称为“朝圣之路”,我要用5天时间走完其中的112公里,作为当时一个从未有过正经徒步经验,将近一年没有参加过体育运动,并且,在十人团队里属最为高龄的非户外运动爱好者,“这样的我,能如愿走到终点吗?”在出门前,我对这条未知的路做了些功课:保罗·柯哀略的《朝圣》记录了他跟随一位修行师傅,沿途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的身心灵的变化;电影《朝圣之路》里,三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徒步者有着各自的困境,这让我不禁思考,想踏上这条路的人一定要携带一个疗伤的理由吗?我们应该用什么理由来踏上朝圣之路?圣地亚哥之路从11世纪开始就成为一条“国际公路”,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和徒步者。图为它的一张旧海报第一天23公里的顺利出发到第二天体验身体的极限,我在徒步中理解了保罗·柯哀略在书里描述的内心独白,并非夸大其词,“我开始与出现在路上的一切事物对话:树干、水洼、落叶、绿藤。这件事我们每个人都做过,孩提时便会,成年后却忘记了。与此同时,万事万物都给出了自己神秘的答案,仿佛它们懂得我说的话。”《朝圣之路》剧照在今年3月的交流会上,主持人问我,这条路是否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观感?“确实有”。比如,这一路的古老教堂和修道院,大多孤零零地耸立在山坡之上,云团之下,远远看过去,会让人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森然,等到行程过半的时候,我却感觉他们亲近起来,就像是朝圣之路上一个个更大的路碑,对于艺术史中经常谈论的“纪念碑性”,我有了自己的理解。抵达了“欢呼山”,一路跋涉的徒步者便能远眺圣地亚哥城了,这个地名描述了目的地就在眼前的激动心情(Lei Tao 摄)在这个路上,我遇到的每一件艺术作品或者说作品,首先抵达的是它最深的那一层的内核,也就是对人和处境的理解所唤起的共鸣,我总觉得艺术作品如果是无病呻吟的,没有对人和人的处境的理解,放在朝圣之路这样一个需要特别真实探索身体和精神边界的过程之中,那么一件浅薄的、表面的作品,或者纯粹为了在一个白空间里面展示而作的作品,是经不起这样的观看和感受的。这就是这次行走朝圣之路,对我的艺术观念所带来的一个新的补充。【时间轴】00:03:19 抵达萨里亚(Sarria)的小镇:每年将近四分之一徒步者都会选择的传统起始点。00:05:34 畅销作家保罗·科埃略《朝圣》,三个月徒步朝圣之路的经历00:06:59 电影《朝圣之路》:踏上这条路的人一定要携带一个疗伤的理由吗?00:10:25 朝圣之路的有两条路线:“葡萄牙之路”和“白银之路”00:13:06 1984年,路标第一次出现在朝圣路上00:17:10 “灵魂三问”:当我对自己的身体失去的掌控00:21:25 古老的圣地亚哥之路上有一条法则,“那便是一旦启程,唯一允许放弃的理由就是生病。如果你的伤口无法愈合,并且继续发烧,恐怕我们的旅程就只能到此为止”。00:26:20 徒步之后,让我对艺术产生了哪些新的理解?【相关延伸】文章丨没有理由,也可以出发:我的圣地亚哥徒步之路| 跟着艺术去旅行 |“跟着艺术去旅行”聚焦世界各地美术馆与博物馆。让我们跟随《三联生活周刊》原副主编曾焱的声音,一同前往华盛顿、纽约、巴黎、伦敦、巴塞尔、东京和中国香港,拜访当地不容错过的艺术机构,探索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编辑/天健,音频剪辑/译丹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我们还有这些播客: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丨从照护到安宁疗护关于三联中读: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  
    33:44
  • EP25 春天,去河南过一个寻古的周末
    【本期节目录制于2024年4月】【本期目的地,河南安阳、郑州】为了制作《看懂考古遗址》,2024年3月,曾老师和周刊的采访团队去河南出了趟差,也由此迷上了河南。在这期节目中,曾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一条2天2晚的游览线路,如果你热爱考古和文物,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在河南度过一个看展的周末,一定会非常满足~点击阅读杂志🚄 出发:北京——安阳,最快的高铁只需要1小时48分🚩第一站【殷墟博物馆 新馆】「震撼,值得参观!」这座2024年2月26日开幕的新馆展出了近4000件套文物,其中大约有3/4是首次亮相。根据执行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站研究员岳占伟的推荐,进入新馆大门后可以先去看看一层右侧的车马坑特展,布展人士尽量还原了考古遗址现场,可以让人对考古发掘有最直观的感受。另外,三楼的两个特展“子何人哉”与“长从何来”也不容错过,它们都是首次展出的安阳的考古成果。考古站的技工在清洗刚出土的商代陶片“铁西路蛋库 人骨 兽骨”,待整理的出土之物先做好标记分类,装在收纳箱里“长从何来”特展中展出的青铜手🚩 第二站【中国文字博物馆】「适合带孩子去研学」用文物展示的方式,呈现古汉字的演化过程,非常有趣。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只游览主体馆。🚩 第三站【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考古界几乎没有不同声音的曹操墓」有关曹操墓的发掘和界定,你可以在周刊2010年的封面《曹操墓的确认逻辑》中读到更详细的内容。点击阅读周刊这座高陵博物馆是2023年才在墓址之上建成开放的,除了出土的文物外,如果留意,你还可以看到过去盗墓贼打的盗洞,洞口小之又小但位置却极其准确,令人叹为观止。曹操墓墓道盗墓贼打的盗洞洞口🚄 转场:安阳——郑州,高铁只需40分钟,早上别忘了喝一碗地道的胡辣汤🚩第四站【河南博物院】「“妇好”鸮尊所在地」博物馆的购票页面标记了这里的镇馆之宝,主要集中在史前文物和商周青铜重器,你可以按图索骥。“妇好”鸮尊🚩 第五站【郑州商城遗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郑州商城遗址位于郑州老城的中心,考古学者认为是比安阳殷墟更早期的商汤时期的都城遗址。两年前,在遗址上又新建了向公众免费开放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展示1950年代以来发掘保护的过程。图为包含了商代城垣的城墙遗址。(本文图片均为曾焱摄影并提供)|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编辑/天健,音频剪辑/译丹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我们还有这些播客: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关于三联中读: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  
    20:01
  • EP24 最重要的那一件
    这是大约十年前的一次旅行,在结束了马德里当代艺术博览会的采访工作之后,我来到马德里的博物馆金三角,开始了自己的行程。位于三角区内的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有着丰富的印象派收藏,我按照博物馆的名录逐一寻找,有些是我听闻过的杰作,有些是同一时期不太熟悉的作品。我很爱现代艺术这100年,但在那天,面对着满墙的作品,我却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沮丧。这些作品如此相似,让我失去了观看的欲望。那一刻,我想: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清楚自己为何而画吗?他们真的喜欢自己所归属的流派吗?这些挂在墙上的作品,或许已是艺术家最为重要的作品,但百年之后,观看者却很难把它放在心上。当一位艺术家决定将创作视为终身职业,便踏上了一条寻找“自定义时刻”的漫漫长路,那个能定义自我的决定性作品,有时很快就能出现,有时却需要一生的等待。在提森博物馆的参观之后,我经常在采访中向艺术家们询问:如何找到决定性瞬间与决定性作品?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什么?2016年,上海举办贾科梅蒂的大型回顾展,在和贾科梅蒂基金会总监凯瑟琳·格雷妮尔的采访中,我们聊到了关于贾科梅蒂的决定性时刻。贾科梅蒂出生在瑞士,到巴黎后师从古典主义的大雕塑家布尔代尔,但创作观念上却没有受到太多老师的影响,很快就被诗人科克托引入前卫的超现实主义团体。20 世纪 20 年代,超现实主义风头正劲,贾科梅蒂得到超现实主义发起者安德烈·布勒东的青睐,迅速有了一席位置,在巴黎和纽约举办了个展。但如今我们熟悉的贾科梅蒂,却“诞生”于他脱离超现实主义圈子之后。1934年,贾科梅蒂在巴黎的伊伯利特-曼东街租了一间23平米的画室,开始了他孤独的创作。他有意识地疏远了超现实主义,放弃了创作团体所主张的“纯象征之物”,回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对具象主义的探索。贾科梅蒂的行为被超现实主义视作艺术观念上的背叛,他们将他驱逐出了这个团体,随之失去的还有人脉、收入、赞美、展览机会。1934年至1956年,贾科梅蒂几乎没能举办一次展览。他主动背离了主流,也承担着背离主流的后果。有一段时间,他被艺术市场抛弃了,他的孤独和郁郁不得志吸引了巴黎的知识分子,萨特说,在贾科梅蒂的雕塑中,他看到了存在与虚无。但还算幸运的是,贾科梅蒂最终等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一件——《行走的人》。半个多世纪后,这件作品也成为了全世界“最重要的那一件”,并跻身历来拍卖价最贵的艺术品之列。在博物馆、拍卖场或是艺术史的书籍上,贾科梅蒂都是独享空间,他不需要与人为伍,也不会和其他作品挤在一起。因为他既不像其他任何人,也不属于任何派别,甚至没有追随者,他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当我们回顾贾科梅蒂的往事,好像那个时刻自然而然地总会在坚持中到来。或许只有置身艺术家的创作现场,才能体会他内心所需的坚定与执着,以及郁郁不得志时所经历的煎熬、踌躇与忍耐。两且并非都如贾科梅蒂这般幸运,选择的代价有时极为残酷,有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被接纳,但这往往是艺术家的必经之路。那次观展时突然出现的感受,在之后的很多场合都会在我脑海中出现。也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来自于书本、作品,有时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其实是在画框之外。|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编辑/王卉,音频剪辑/译丹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我们还有这些播客: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关于三联中读: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  
    24:13
  • EP23 谜一样的画作,与维米尔身外的广阔世界
    2009年,我在荷兰国立博物馆幸运地遇上过一次维米尔绘画大展,看到了借展自世界多个著名美术馆收藏的维米尔画作,其中也包括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收藏的代表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为何这幅小画比一张A4纸大不了多少,却有如此惊人的魅力?任何印刷品都难以传递这种现场感受。我后来想,也许和展室里面调整到几近暗室效果的灯光也有关系——站立片刻,就觉画中少女像灵魂一般轻盈地,自黑色背景中浮出;头上那束钴蓝色的发带,光彩夺目。她侧身回眸的凝视,好像也让我看到了画家同时同刻对她的凝视;满目欢愉里,有一丝忧伤,却转瞬即去难以捕捉。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位迷人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原型是谁,至今也无人真正考据出来。较为人熟知的版本来自于英国女作家特蕾西·雪佛兰(Tracy Chevalier)的小说,之后拍成了电影,由斯嘉丽·约翰逊担任女主角。电影讲述了在维米尔岳母家里做女佣的少女葛利叶,和维米尔之间低徊的爱情故事。在影片最后,葛利叶决定将自己作为模特奉献给维米尔作画,她接受画家为她打上耳洞,戴上他妻子的珍珠耳环,将自己凝固成画布上那个永恒的凝视。当然这只是小说和电影的虚构。除“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原型之谜,维米尔的画作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呢?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有一本轰动的著作《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他在书中指出,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一些伟大的画作都是借助镜子和透镜,才画得如此生动而精确。霍克尼用《倒牛奶的女工》这幅画作为例证,他认为维米尔将前景里的面包篮、面包等物品处理得特别大,而且虚焦,这是因为画家并非以肉眼观察,而是在描绘透镜带来的效果。霍克尼认为维米尔不但知道光学器材的存在,也借助它们来画画,因为显微镜的发明者凡-列文虎克正是维米尔的邻居,也是他去世后的遗嘱执行人。汉学家卜正民在著作《维米尔的帽子》中甚至大胆猜测,收藏于法兰克福施塔德尔美术馆的维米尔画作《地理学家》,画中俯身研究地图的学者形象,其原型可能就是列文虎克。《倒牛奶的女工》《地理学家》霍克尼作为艺术家,关注的是绘画技术。卜正民作为历史学家,对维米尔画作的细节解读又极为不同。他注意到维米尔画作中经常出现曲面,比如玻璃球体、铜制器皿和珍珠;并且维米尔并非只画了一个《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在其他作品中,一共有八个女子都戴有珍珠耳环。他举例《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画中,“那颗珍珠非常之大,表面映出少女的衣领、头巾和左边的窗子,还隐约映出她身边的房间”,也就是维米尔的画室的样子。卜正民指出,地球是一个拥有连续不断平面的球体——经由大航海等带来的发现,即便对于维米尔这种从未离开过小镇的欧洲人,也有着日常且深刻的影响。《戴珍珠项链的年轻女子》画中人物同样佩戴着珍珠耳环《在窗边读信的女子》除了经常出现曲面,维米尔的画中还有很多细节体现着与更广大世界的联系。《在窗边读信的女子》前景桌上有一个摆了一堆水果的瓷盘,很明显,这是一个中国青花大盘。在维米尔时代,青花瓷会出现在一个普通荷兰人的家中吗?卜正民书中讲述了中国瓷器到达荷兰的时间线:16世纪末,中国瓷器最早进入荷兰时,还属奢侈宝物,大多进入王室贵族手中;到了维米尔时期的17世纪中叶,随着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远航贸易扩张,中国瓷器开始在欧洲市场数量与日俱增,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荷兰几乎家家户户都以中国瓷器为装饰,就像绘画一样,成为一种身份的时髦和象征。维米尔在画中对于器物、织物、地图、地球仪等日常之物的特殊的专注,让它们成为了画家连接身外广阔世界的美妙入口,也让我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欣赏画作。(本期节目录制于2022年3月)|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编辑/王卉,音频剪辑/译丹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我们还有这些播客: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关于三联中读: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  
    20:13
  • EP22 走在维米尔的代尔夫特
    新年的第一站艺术旅行,让我们来到荷兰的古老小城,维米尔的故乡代尔夫特。与出生在莱顿,之后搬到阿姆斯特丹从事画家这行的伦勃朗不同,维米尔在43年的人生中一直没有离开代尔夫特。他绘画的速度很慢,收入也很微薄,在画家比画商多的17世纪荷兰并不十分出名。有人认为维米尔生前从未真正售出过作品,但代尔夫特“维米尔之家”的主管西布朗·德·扬却不这样认为。他讲到,1663年,一位法国外交官曾在维米尔的指点下,在一家面包店内参观了维米尔的作品,根据艺术史学家的记述,这位面包师就是维米尔一生中有迹可循的两个赞助人之一,他自称花费600荷兰盾购买了这幅作品。18世纪后,从代尔夫特售卖出去的维米尔作品,其中有4幅来自此人。《代尔夫特街景》我还来到了维米尔小时生活过的约瑟夫街25号,和它附近从16世纪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大市场”,在这里,多少能够感受一点维米尔时代的景物人情。“大市场”的鱼摊前面人最多,摊主从水槽里捞起一条条鲱鱼,粗粗清理一下,顾客就直接抓着鱼尾,把一条鲱鱼整吞下去,场面非常魔幻。《代尔夫特风景》《代尔夫特风景》是维米尔仅存的两幅室外风景之一,画的是早晨七八点钟代尔夫特西南城边的河港,现在老的港口已经被新港替代,只剩下一个同名字的老城门。有关这幅画作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汉学家卜正民在《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中写到,维米尔这幅画上的不是普通船,而是两条“鲱鱼捕捞加工船”。他解释说,维米尔生活的时期,处在自16世纪中期开始的世纪“小冰期”(1550-1700),全球降温,导致挪威沿岸海域传统的鲱鱼场大面积封冻,鲱鱼场于是往南移向波罗的海,从而造福了荷兰渔民。而“那两艘鲱鱼捕捞加工船,正是维米尔为气候变迁留下的证据。”在荷兰绘画三杰之中,维米尔无疑是最具神秘感的那个,他传世的画作非常稀少,现在公认为真迹的仅有35幅,而且没有素描,没有自画像;现存的对画家的记载——他上过什么学校、跟谁学画、有无密友,也几乎找不到有根有据的历史资料。不过也正因这份神秘感,让维米尔在19世纪下半叶后,对于艺术界、收藏界拥有超越寻常的吸引力。|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编辑/王卉,音频剪辑/译丹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我们还有这些播客: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关于三联中读: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  
    33:56

Plus de podcasts Loisirs

À propos de 跟着艺术去旅行

《三联生活周刊》原副主编曾焱的个人播客,聚焦世界各地美术馆与博物馆。 兴之所至,自由行走。让我们一同前往华盛顿、纽约、巴黎、伦敦、巴塞尔、东京、中国香港等地,拜访当地不容错过的艺术机构,探索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
Site web du podcast

Écoutez 跟着艺术去旅行, JV Nullos ou d'autres podcasts du monde entier - avec l'app de radio.fr

Obtenez l’app radio.fr
 gratuite

  • Ajout de radios et podcasts en favoris
  • Diffusion via Wi-Fi ou Bluetooth
  • Carplay & Android Auto compatibles
  • Et encore plus de fonctionnalités

跟着艺术去旅行: Podcasts du groupe

  • Podcast 项飙:你好,陌生人
    项飙:你好,陌生人
    Loisirs
  • Podcast Talk三联
    Talk三联
    Loisirs
Applications
Réseaux sociaux
v7.16.2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4/24/2025 - 1:56:4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