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vrir l'application
Top 100 radios
Top 100 radios
1
RTL
2
RMC Info Talk Sport
3
France Info
4
Europe 1
5
France Inter
6
NOSTALGIE
7
NRJ
8
Radio Orient
9
RTL2
10
CHERIE FM
Les 100 meilleures radios
Podcast
Les meilleurs podcasts
1
LEGEND
2
Les Grosses Têtes
3
Les grands remplaçants
4
La dernière
5
Hondelatte Raconte - Christophe Hondelatte
6
HugoDécrypte - Actus et interviews
7
Émotions : le podcast pour mettre des mots sur vos émotions
8
L'After Foot
9
Entrez dans l'Histoire
10
Métamorphose, éveille ta conscience !
Voir les catégories de podcasts
Sport en direct
Diffusion en direct d'événements sportifs
Nouveau et gratuit : Sport en direct sur radio.fr
Ligue 1
Ligue des champions de l'UEFA
Ligue Europa de l'UEFA
Premier League
NFL
NBA
MLB
NHL
Afficher plus
À proximité
Genres musicaux
Genres populaires
Pop
Rock
Hit-parade
Chanson Française
Electro
Hits
Rap
Zouk et musique tropicale
Musique Alternative
Oldies
Années 80
House
Indie
Classique
Jazz
Latino
Chillout
Film et Comédie musicale
Soul
Années 70
Musique traditionnelle
Reggaeton
Années 90
Trance
Heavy Metal
Afficher tous les genres musicaux
Radios par thème
Autres thèmes
Informations
Culture
Sports
Politique
Religion
Enfants
DJ
Rire
Radio Campus
Interview
Noël
Musique
Education
Afficher tous les thèmes
Podcasts
Histoire
门道
Écoutez gratuitement ce podcast dans l'application :
radio.fr
Minuteur
Réveil
Sauvegarde des favoris
Télécharger gratuitement dans l'App Store
门道
宝藏姐姐
Suivre
Histoire
Arts
Culture et société
Dernier épisode
Épisodes disponibles
5 sur 45
vol.45「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郑晶:从“零馆藏”到“应运而生”的无限可能
本期时光探宝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馆长 郑晶主播:宝藏姐姐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时间轴—节目摘要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展现大运河历史文化与促进文化交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馆长郑晶强调了在有限藏品下通过数字化手段、多样展览和教育项目,以及公众参与活动,增强博物馆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大运河博物馆致力于呈现运河的过去、现在及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展示沿岸城市变迁、非遗技艺传承及运河相关艺术品,提升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保护意识。馆长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视,及通过展览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愿景,体现了其对公众教育的承诺和对博物馆未来发展乐观的态度。章节速览l 00:00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探索大运河的开凿历史与文化价值本期节目访问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馆长,讨论了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原因以及博物馆如何通过全时段、全流域、全方位的方式展示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文化,以及它对百姓生活带来的美好影响。此外,还提及了博物馆如何在有限的藏品中展现差异性,反映其使命,并吸引观众。l 02:09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及其博物馆选址的考量对话围绕大运河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以及大运河博物馆的选址进行了深入讨论。大运河不仅是连接政治与经济中心的国家命脉,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国家制度、漕运、艺术和非遗等多元内容。因此,建立国家级专题博物馆成为讲好运河文化的重要方式。扬州作为运河的原点城市和申遗牵头城市,因其仍活跃的客运和货运功能,以及三湾的水工智慧,成为大运河博物馆的理想所在地。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大运河的线性文化遗产,还通过与古运河的近距离接触,体现了运河作为“活着的文物”的独特价值。l 05:27大运河的当代意义及其博物馆的收藏理念对话围绕大运河的当代价值以及为何建立大运河博物馆展开。强调大运河不仅是历史遗迹,还具有当下性,如在很多地区仍然承担货运功能。因此,博物馆不仅收藏运河的过去,也记录其现状,包括现当代艺术品和水利图等,旨在全面展示大运河的历史和精神。l 07:15博物馆与城市的双向赋能: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对话探讨了博物馆与城市之间的紧密关系,特别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对扬州的影响为例。博物馆不仅成为扬州新的文化地标,通过讲述大运河及其流域的历史,还提升了城市的文旅吸引力,使游客在扬州的平均逗留时间增加了约4小时,从而带动了旅游业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同时,博物馆的展览也为当地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滋养,引入了国际级展览,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双方形成了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博物馆为城市赋能,城市也为博物馆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和观众基础。l 10:16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示与承载对话围绕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开,探讨了该博物馆如何承载和展示大运河两千多年的历史及其对公众文化的反应。博物馆通过各种展览和方式,呈现大运河的宏大主题,让观众了解这条古老而年轻、至今仍在使用的运河。此外,还提到了博物馆从零展品开始,经过三年多的筹备和文物征集,最终成功开馆的过程。l 12:27大运河博物馆:以创新手法展现运河前世今生大运河博物馆通过14个展厅,以立体化、多维度的方式展示大运河的历史与发展。特别是主题展览“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在一号展厅中,不仅使用丰富的文物讲述大运河的故事,还运用新的考古发现和大型不可移动的遗址遗迹作为中心展品,结合小型展品进行组团化展示,创新解读文化遗产。观众可以通过展览深入了解运河的发展历程和其在当代的重要性。l 14:46大运河博物馆文物及其教育意义对话中讨论了汴河周桥遗址的一个剖面以及大运河博物馆是否有明星文物的概念。通过描述展示细节和对运河疏通历史的解读,强调了每件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故事构建的重要性,而不是单纯以文物的等级或精美性来定义其价值。博物馆通过这些文物传递其教育宗旨和使命,指出每件能够良好讲述相关知识的文物都是明星的。l 17:37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及其文物的独特价值讨论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文物的独特价值及其对讲述大运河故事的重要性。强调了不同博物馆因其特定使命,会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物来讲述各自区域或主题的故事,比如南京博物院专注于江苏地域文明,而大运河博物馆则致力于阐释大运河相关信息。指出大运河博物馆的差异化和独特性使其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满足了公众对多样化博物馆产品的需求。l 19:32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差异化展览策略在一号展厅,观众可以通过文物了解大运河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及其功能。而二号和三号展厅则采用创新的展览形式,分别通过模型和沉浸式体验、历史城市景观在线展示等方式,全方位呈现大运河的发展史及其与城镇、人民生活的关联。这种差异化展览策略,为观众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综合类历史博物馆的全新体验。l 21:47博物馆:了解地域文明历史的窗口对话强调了博物馆在了解一个地区或城市历史和发展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观赏文物,更是为了理解地域的文明和历史。通过博物馆的展览体系,人们可以快速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如南京博物院展示了江苏地区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而陕历博则展现了陕西自古以来的历史。大运河博物馆通过展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来讲述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强调了文物与地域文化的深层联系以及如何通过不同形式的展览,如建筑形式还原和非遗活态化展示,来传达更深刻的历史意蕴。l 25:10博物馆的转变:从研究到关注观众体验对话围绕博物馆的角色转变展开,强调了从专注于研究到更加关注观众体验的转变。特别提到了运用数字化和多样化展示方式,如静态和动态呈现,以及非遗馆的设立,以丰富立体地展现文化。此外,讨论了博物馆如何通过多维度展览反映大运河的不同方面,以及运河与世界知名运河城市之间的相通性和交流互鉴。最后,提到了为低年龄段孩子设立的实体型趣展厅,体现了博物馆对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关注。l 27:32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魅力与展览特色对话讨论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及其展览特色。博物馆设有专门展示生态、自然与动物的展厅,反映了大运河的生态多样性及其沿线生态修复的进展。此外,博物馆还通过非遗展厅展示了大运河沿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其与单个区域非遗的多样性差异。特别提到的是,博物馆运用现代技术和审美,使古老主题得以新颖呈现,如紫禁城专题展览和互动体验项目,包括VR多媒体体验和5D电影,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运河四季美景和历史变迁。l 30:33博物馆数字化: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对话围绕博物馆数字化展开,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及其对文物展示和观众体验的提升作用。讨论中提到,数字化技术不仅能解决单凭文物无法完全诠释的问题,还能以更宏大的视角和不同的视野呈现历史信息,从而增强观众的沉浸感。以大运河博物馆的5G大运河项目为例,说明数字化项目不仅是一次视觉冲击,更是基于大量历史调查和科研成果的深度内容呈现,强调数字化应以内容实质为核心,而非炫技。此外,还讨论了数字化内容作为记录和展示当代文化之美的重要性,以及博物馆在传承和展示传统文化及当代文化方面的作用。l 35:39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体系与城市系列展览对话围绕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体系展开,特别强调了博物馆通过系列展览展示与运河相关的重要城市及其历史变迁。展览聚焦于运河与城市的密切关系,从历史、经济、文化等多维度探讨城市的发展。提及了已举办的洛阳、大都、东京等城市的展览,以及即将举行的临安展览,旨在反观和比较古今城市发展的异同。l 38:29大运河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与艺术系列展览对话围绕大运河博物馆举办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和艺术展览展开,包括国内和国际的运河艺术、扬州画派300年展览、莫兰迪、黄永玉、齐白石等艺术家的展览,以及聚焦于文化遗产如布达拉宫、麦积山、永乐宫的展示。此外,还提到了与匈牙利布达佩斯合作的展览,以及世界文化系列如秘鲁马丘比丘的展览,强调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展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l 45:41大运河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与亲子参观策略对话围绕大运河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展开,强调博物馆在不同年龄段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展览如实地展览和“大明都水官之运河迷踪”,博物馆针对低幼和高年龄段孩子设计了特定的教育活动,如剧本杀和密室逃脱游戏,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此外,讨论还提到了家长在引导孩子参观博物馆中的角色,强调减少目的性,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爱上博物馆,以及家长在参观前应做足准备的重要性。l 51:15博物馆亲子教育及差异化发展策略探讨对话围绕如何让亲子家庭更好地参与博物馆活动,以及博物馆如何通过差异化策略吸引不同年龄段观众展开。讨论指出,博物馆应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合适的展览和活动,以激发他们对博物馆的兴趣。同时,强调博物馆的差异化发展,即使藏品量不如大型博物馆丰富,也能通过独特的展览和教育活动吸引观众。此外,提到了利用数字化手段,如线上展厅,来增加博物馆的可访问性和互动性,以便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博物馆的活动。l 57:21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经验分享在博物馆界,藏品丰富的博物馆相对较少,而大多数博物馆,尤其是新建的博物馆,藏品量十分有限。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在有限的藏品中做出差异化、避免同质化,并且实现博物馆的使命,吸引观众,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通过大运河博物馆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团队年轻化、创新策展思路以及与观众群体产生共情,克服初期人员不足和经验缺乏的问题,逐步建立起一个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博物馆。管理者强调,即使观众可能对大运河的历史知识不甚了解,但通过参观,他们能感受到大运河的美丽以及生活在运河两岸人民的幸福感,这正是博物馆希望传递的核心感受。此外,管理者也分享了在博物馆工作中获得的幸福与满足感,以及对博物馆未来发展和公众幸福的展望。【背景资料】【2021年6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之前对陈薇教授的采访】大运河究竟给这些沿线的城市和建筑带来了什么?或者说,是如何成为了世界上独特的运河文化?在今天得到大力保护和利用的情况下,未来会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带着这些问题,江苏交通广播网记者李汨汨专访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 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陈薇教授。戳链接:2021年采访陈薇教授【2021年6月16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之日直播】戳链接:《听,大运河的声音》(页面里有这次直播的文字和音频)《门道》周边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小红书:小藏的访古门道即刻 :小藏 门道儿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粉丝群:+微信 mmcg1011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制作人:李汨汨学术总顾问:沈旸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视觉设计:赵月茹 lady本期节目的最后,要特别感谢几位朋友lady:因为一些原因,这期的海报可能出不来,我在朋友圈求助后,她挺身而出。一直熬到0点。我实在不忍心让她为这个熬夜。所以请她别熬了。我感动的不仅是她为《门道》熬到深夜,更因为在我求助的第一时间,她伸出援手。甚至,在我放弃海报以后,又默默做了一个小时,给了我这一版海报。因为,我最后琢磨标题的时候,还是把“因运而生”改成了“应运而生”(我又不忍心让她再改了),无法放到前面使用。所以,lady的这版海报,成了我的珍藏,赵月茹 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竟然还为《门道》继续肝到深夜,让我在放弃本期做海报以后,给了我一个出乎意料的惊喜。山今:也是伸出援手的第一个朋友,很感激。最后,为什么一定执着要每一期节目都出一张海报?因为,我觉得值得。也许,很多年以后回望这段人生,疏忽一瞬,只留短短若干张海报吧。谢谢大家!
--------
1:06:58
vol.44「南京博物院」大展“观天下“彻底打破了我对明代的刻板印象
本期时光探宝人: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观天下 大明的世界”策展人 高杰主播:小藏节目要点回顾展览名称中的“观天下”有何深层含义?“观天下”不仅指从大明视角看世界,也代表了一种平和地看待世界的视角,并逐渐形成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和内涵。在这个展览中,它体现了明代士大夫们在与世界交流过程中,对于天下的认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4到17世纪的世界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个时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球化发生的时代,中国的大明王朝与全球的联系逐渐加强,新航路开辟、白银贸易等将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全球化趋势。在本次展览中,为大家准备了多少重量级的展品?这次展览中有四百多件套的文物,每一件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和重要性,很难挑选出确切的重量级展品。策展人的意图并不是为了炫宝,而是想通过每一件文物来讲述一个故事或展示一段历史。展览的第一个部分是什么样的?第一个部分是一个续厅,主要展示明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奠基性的局面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永乐、宣德时期的影响。其中,“日月所至”单元通过文物展现了明初的政治制度,如工程制度、衣冠制度、陵寝制度和官窑制度等,并用实物证据说明了这些制度的变化和发展。“皇明赫赫”这一章节是如何组织的?“皇明赫赫”这一章节以皇帝为中心,向外扩散至藩王、工程、文武百官,再扩展到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最后涉及对外交流,特别是与朝鲜和其他周边国家的交流情况,以此呼应展览的尾声——对外交流部分。展览中关于朱元璋形象的部分有哪些特别之处?展览中展示了朱元璋的标准像(正形象)和民间传说中的异形象对比,通过史料考证发现,民间流传的异形象并不符合朱元璋真实的样貌。展览借助正形象和相关文献资料揭示了朱元璋微服私访时为了避免被人认出而使用民间所称异形象的故事。明清时期的宫殿制度如何体现,以及明故宫与北京故宫的关系是什么?明清时期的宫殿制度以明故宫和北京故宫为对比,两者虽有先后顺序,但北京故宫是现存的实物,能够反映南京故宫的布局情况。通过展示明代北京工程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两者的相似之处和联系。《宫城图》何特殊之处?这幅明代北京工程图非常珍贵且难得一见,它是研究北京故宫早期情况的重要资料。图中描绘了当时皇宫的布局,并且与南京故宫有着紧密联系,学者们通过对它的研究,能够推测出南京故宫的大致布局。《宫城图》画面中的人物到底是谁?近年来的研究中,有人认为画面前方穿红衣的人物是故宫营造者蒯祥,但现在多数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他可能是等待上朝的大臣,即“带漏图”。为什么这件明代梅瓶能成为镇院之宝?这件带盖梅瓶之所以能成为镇院之宝,原因在于其完整性高,几乎保存完整;釉里红品种在明代洪武时期较为少见且工艺复杂;此外,它的体量较大、红色发色独特以及来源明确、年代可靠,完全符合镇院之宝的标准。展览中为何选择一些明代官员服饰及腰带来展示?选择明代官员服饰及腰带来展示是为了从外国人视角解读中国衣冠制度,腰带作为等级划分的重要标志,在展览中具有象征意义,能引起观众对中西服饰差异和等级制度的关注与思考。为什么选择将赏赐梅瓶放在李文忠像前面,并且这件梅瓶有什么特别之处?将梅瓶放在李文忠像前面是为了强调帝王与功臣之间的关系,这件梅瓶是南京博物院的重要展品,其出土地点不在李文忠墓,而是在明故宫遗址,它揭示了赏赐文化在明代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与功臣的紧密联系。《杏园雅集图》关于百官的,其中涉及到了明代士大夫群体的特点是什么?明代士大夫是取得官位或还未取得官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遵循儒家正统思想,是明代政治舞台上的中坚力量和文化艺术创作者,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展览中通过一幅反映正统二年场景的书画作品,展示了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修养、文化艺术推动方面的作用。在边境地区文化交流部分,如何用文物体现汉地与藏地之间的密切交流?通过展示一件戗金朱漆护经板来体现汉地与藏地交流。这件器物与南京有密切联系,采用了皇家专享的朱漆戗金工艺,并刻有藏传佛教相关的图案。此外,还展出了一件僧帽壶,它反映了藏传佛教文化,并通过学术研究和文献资料阐述了其来源渠道和独特性。为什么选展明人摹宋本的《胡笳十八拍》这幅画作表现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往来,特别是通过蔡文姬和胡笳十八拍的故事展现了两者间的文化交流。这幅长达13米多的长卷描绘了“胡笳十八拍”的情景,明代人临摹宋本,体现了明代对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交流问题的关注和理解。高丽瓷的特点是什么?高丽瓷作为朝鲜半岛受中国瓷器文化影响的典型代表,在展览中展现了中国对高丽时期瓷器技术的显著影响,同时也展示了高丽人在吸收中国技艺基础上的创新——镶嵌工艺。马哈只墓碑拓本为何具有重要意义?马哈只墓碑拓本是郑和父亲的墓碑,它对于研究郑和家族历史及明代航海具有极高价值,因其承载了丰富的文字信息,且流传下来的带有文字内容的明代文物非常稀少。妙法莲花经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妙法莲花经是一个重要的展品,是由郑和出资并由大和尚圆瀞誊抄的全本经卷,其长度达41米,展示了郑和与宗教文化之间的联系,并且这件珍贵文物过去难得一见地全面展示在公众面前。大宝塔琉璃构件与郑和的关系是什么?大宝塔上的琉璃构件,如琉璃拱门,虽然主体不能展出,但通过三维立体模型展示,这些构件与郑和有着紧密联系,可能是郑和下西洋后剩余资金用于建造大宝塔的一部分。李福善的塔(李童塔)在展览中的位置及其与郑和的关系?李福善的塔原本被认为是与郑和有关联,但根据最新学术研究,它实际上与太监李童有直接联系。尽管存在争议,但由于其学术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目前仍将其放在展厅内展示。在讲述郑和下西洋的展览中,为什么选择将寿山福海纹香炉的镇院之宝放在展厅显眼位置?这些文物与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直接联系?因为这一组器物展现了当时的海水波涛纹,而这种海水波涛纹在永乐宣德时期大量出现,与郑和下西洋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代表了中国的大航海时代。这些文物如青花瓷、梅瓶以及青花海水云龙纹的多件文物,它们作为边饰或主体纹饰,都反映了郑和下西洋这个时代背景,并且其中一些文物还带有苏麻离青的痕迹,这是郑和航海带回的材料,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南澳一号沉船与新航路开辟后中外贸易的关系是什么?南澳一号是一艘在新航路开辟时期从中国出发的外贸船只,装载了大量的景德镇和漳州窑瓷器,这些瓷器通过广州、澳门等地,经过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运往全世界各地区。这条航线是当时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见证,尤其是展示了白银贸易对中国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白银货币化过程如何影响明代江南地区的发展?白银货币化在明代最终完成,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尤其是江南地区,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的繁荣。白银不仅作为货币使用,还体现在诸如税制改革等方面,如张居正的一条变法中,以白银为单位进行田赋折算。白银的大量使用和流通,使得江南地区的手工艺品如金器、玉器等得以盛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富庶与工艺技术的精湛。明晚期手工艺人能够在器物上署名的现象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品牌行业的形成密切相关,同时,工匠与士大夫之间的隔阂逐渐减小,相互交流和影响加深,推动了这一变化。比如时大彬款壶的例子,就是由于文人的建议促使工匠调整设计并提高了作品价值。坤舆万国全图在展厅中的特殊展示意义是什么?展厅内展出了一幅清代坤舆全图,与明代坤舆万国全图进行对比展示,旨在呈现历史信息的连续性和演变过程。清代坤舆全图作为参照本子,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痕迹,同时也揭示了地图绘制技术随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从西方视角看中国的转变过程中有哪些重要历史事件或文献?重要事件包括马可波罗东行至中国并将见闻写入《马可波罗行记》,这本书在欧洲引起轰动,使西方首次了解到中国富饶且先进的形象。后续有西班牙人冈萨雷斯摩托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等著作,根据前人书信、记录和其他见闻,使西方对中国的认知更为清晰和系统化。传教士对明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外国传教士与中国的交流如何体现双向影响?传教士们来到中国后,通过与中国的知识分子交流,例如明代的士大夫阶层,他们带来了欧洲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文化,对传统的天下观产生了深刻的改变。这种文化交流促使了世界观的更新,并且像利玛窦这样的传教士,因其对儒家文化的尊重和学习,与中国士大夫建立了深厚友谊,成为好友,甚至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的认识和接纳。油画瓷器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展览中展示了一些从英国VA博物馆借来的荷兰戴尔夫特仿造中国瓷器,这些瓷器的纹饰、烧瓷质量和颜色都受到了中国景德镇瓷器的影响,但构图仍模仿了中国陶瓷。其中一件特别的展品是一件来自中国的明代洪武时期的官窑瓷器,被用于西方油画《耶稣门徒洗脚》中,这件瓷器作为宗教仪式的器物出现在西方宗教画作中,表明中国的瓷器在西方世界被认知、使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间轴-l 00:00 南京博物院大明世界展览探秘南京博物院在春节前推出的展览“观天下大明的世界”,旨在展示明代与世界的交流。本l 02:59 南京博物院大明主题展览的地理与文化意义l 04:58 大明与世界的交流:观天下与天下观l 10:26 明代与世界的交流l 12:42 明代白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l 15:32 中国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与明代对外交流展览l 20:51 展览策划与布局l 26:27 展览序章导览及文物故事分析l 33:36 宫城图l 36:33 梅瓶l 41:12 明代服饰中腰带的文化含义与外国人视角l 44:16 明代藩王墓葬及文物展览策划l 48:57 明代士大夫文化展示l 53:34 南京博物院展览中的文化与工艺l 01:01:19 中华文明与世界交流的器物见证l 01:06:28 展览策划与文物展示的挑战l 01:11:49 探讨中朝文化交流与高丽瓷器艺术l 01:17:39 郑和航海传奇及其文化遗存展览l 01:25:11 郑和与大报恩寺塔的关联及展览技术l 01:29:55 探讨李福善与郑和关系l 01:35:58 郑和下西洋及其对文化交流的影响l 01:44:06 大航海时代与白银时代对世界贸易的影响l 01:50:14 南澳一号沉船与明清时期的瓷器贸易l 01:53:26 白银时代与江南地区的繁荣l 01:59:32 江南地区的富足及其文化体现l 02:04:27 明代手工艺与文人交流的深远影响在明代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艺人开始在他们的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或款识,这标志着品牌意识的觉醒和对工匠控制的放松。同时,工匠与士大夫之间的隔阂减小,文人对于手工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l 02:08:35 展厅策展思路与观展体验提升l 02:19:54 传教士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影响l 02:24:56 徐光启与利玛窦的友谊及中西文化交流本次展览展示了徐光启与利玛窦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如何促进中西文化与科技交流。l 02:31:22 八骏图展览及其艺术价值本次展览特别展出的八骏图,以其巨大的尺幅成为关注焦点。l 02:33:59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早期交流l 02:37:33 中国瓷器对西方文化的影响讨论了中国瓷器如何成为文化的一张名片,并在西方世界得到广泛认识和使用l 02:41:28 明代中外文化交流与工艺美术展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小红书:小藏的访古门道即刻 :小藏 门道儿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粉丝群:+微信 mmcg1011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总策划:孙锴监制:刘佳制作人:李汨汨学术总顾问:沈旸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视觉设计:赵月茹
--------
2:49:29
vol.43「扬州-开封」梦华东京——北宋另一个的侧影
本期时光探宝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览部策展人 - 朱聿婧(左)主播:小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梦华东京北宋开封城》特展 展览凝聚了23家文博机构的精心策划,汇集近300件珍贵文物,全方位展现北宋都城开封的繁华盛况。通过多维度诠释,为观众呈现一座充满活力的千年古都。更多图片和信息可见:小红书:小藏的访古门道 —时间轴—00:02:28 - 开封与运河发展• 五代时期的开封已是重要交通枢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奠定其都城基础。• 泗水、汴河等水系交汇,形成独特的「三重城垣」结构。•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记录了北宋都城的繁华景象。 00:10:31 - 宋代经济与贸易繁荣• 出土银锭铭文揭示北宋与辽国的频繁贸易往来。• 考古发现的舟桥遗址展现了运河交通的发达。• 大相国寺既是宗教圣地,也是重要的文物交易场所。 00:14:32 - 皇家建设与礼制体系• 宋徽宗远程运输太湖石修建御花园,彰显皇家气派。• 宋真宗规范投龙仪式,确立核心法器制度。• 周桥作为中轴,见证北宋都城的规划理念。 00:31:03 - 文教发展与社会生活• 包拯石碑传颂清官事迹,反映百姓心声。• 国子监设立推广四书五经,奠定教育根基。• 蹴鞠等体育活动盛行,丰富市民生活。 00:50:22 - 艺术与工艺的巅峰• 苏汉臣的《婴戏图》展现精湛的工笔画技艺。• 定窑、汝窑等名窑瓷器代表宋代工艺最高水平。• 苏轼、米芾等文人墨迹同场展出。 01:11:44 - 展览总结与学术价值• 首次大规模整合全国文博机构藏品。• 展现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全貌。• 为运河文化研究提供新视角。社交媒体:小红书:小藏的访古门道即刻:小藏 门道儿豆瓣:《门道》播客抖音:宝藏姐姐进听友群 +微信:mmcg1011节目主创团队:总策划:孙锴监制:刘佳制作人:李汨汨学术顾问:沈旸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视觉设计:赵月茹
--------
1:12:14
vol.42「杭州」投龙——帝王们的“时光胶囊”
本期时光探宝人浙江省博物馆吴越国历史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副主任—— 魏祝挺主播:小藏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投龙》。展览就是一本学术著作,展品则是观点的补充和事例。我做过功课以后再去看单独看展,依旧会有一些困惑,以及,这是一个让我对文物本体关注度降低而更专注叙事和观点脉络的展览。—时间轴—00:01:42 - 开场与展览概述• 分享看展体验:展览学术性极强,需要对思想性深入理解。• 魏祝挺阐述《投龙》核心特点:• 图版是学术内容,文物是研究的佐证。• 展览以学术研究为基础,横跨3000年的历史,从山川祭祀到道教仪式。(金龙 北宋 1950年代西湖出水 浙江省博物馆藏 陈列在展览序厅)00:04:57 - 展览的策划过程与挑战• 基于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投龙》横跨3000年历史。秦骃玉版• 展览需要整合全国40多家文博机构的文物(约230件)。• 重点内容:山川祭祀的早期遗迹和后来的投龙仪式如何贯穿历史。00:10:24 - 投龙与展览主线• “投龙”的仪式背景:六朝时期兴起,唐宋达到巅峰。• 投龙仪式的核心物件:金龙、玉简、玉璧等五件器物,以及其具体功能和象征意义。• 山川祭祀的演变路径:从早期的“沉埋牲玉”到洞天福地,再到投龙仪式。00:19:24 - 山川祭祀与国家统一• 商周时期:山川祭祀起源,湖南宁乡和辽宁喀左的考古发现揭示“沉埋牲玉”传统。• 战国至秦汉:山川祭祀与国家疆域的明确化联系,五岳与主要河流信仰兴起。• 国家与山川信仰的联系:山川神的灵验被视为国家兴衰的体现。00:29:58 - 道教洞天福地体系的建立• 六朝至唐代:道教吸收山川信仰,构建10大洞天、36小洞天和72福地。• 隋唐时期:司马承祯与陶弘景的理论贡献,推动洞天福地的规范化和道教的影响力。• 道教的作用:为投龙仪式提供了空间定位和宗教意义,增加了金龙等象征元素。00:40:30 - 唐代投龙仪式的成熟• 投龙仪式从六朝逐步发展,到唐代实现定型。• 唐玄宗李隆基与武则天的投龙简见证:以投龙祈求长生和赎罪。• 唐代的重要文物:唐睿宗时期的《投龙记》碑刻、岱岳观记碑等详细记录投龙地点和次数。00:54:46 - 吴越国的投龙仪式• 吴越国对投龙的独特发展:创造“金龙银简”,记载个人和国家的具体祈愿。• 钱镠的实用主义信仰:结合佛教、道教与祭祀传统,重建国家祭祀体系。• 杭州西湖及其他投龙地点的重要性:考古发现揭示了吴越国投龙仪式的丰富性。01:06:54 - 宋代投龙的改革与发展• 宋真宗时期:投龙仪式的规模达到历史巅峰,新增道教仪式元素。• 宋仁宗时期:对投龙地点进行简化,限制为十大洞天和十大水府,增强实际功能性。• 投龙形式逐渐简化:龙从立体化向平面化转变,仪式趋于形式化。01:19:50 - 投龙的尾声与现代意义• 明代投龙:武当山信仰主导,简化为地方性祭祀,增加巨型石简。• 道教的传承:尽管国家祭祀逐渐消失,道教仍延续了投龙仪式至今。• 展览总结:揭示中国古代信仰与文化从多元到统一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节目中提到的与《投龙》相关的学术著作整理列表:学术著作与研究作品:1. 《入山与出塞》• 作者:李零• 内容:研究中国古代山川祭祀与边塞文化的相关问题。2. 《岳镇海渎考》• 作者:李零• 内容:重点探讨中国古代山川信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五岳、四渎信仰的演变。3. 《太上黄箓斋仪》• 作者:杜光庭• 内容:晚唐道教经典,系统总结了道教祭祀仪式,包括投龙仪式中使用的龙、简、璧、钮、青丝等内容的来源和意义。4. 《吴越备史》• 内容:记录吴越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其中涉及大量山川祭祀与投龙活动的记载。5. 《风山灵德王庙碑》• 吴越宝正6年(吴越)钱鏐撰写的碑文• 内容:详细描述吴越国在国家祭祀和山川信仰中的贡献,强调钱镠对宗教保护和仪式恢复的努力。沙畹相关著作1. 《中国古代祭祀与山川信仰研究》(原文为法文)• 作者:沙畹(Édouard Chavannes)• 内容:重点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仪式和山川信仰,包括五岳信仰体系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节目提到:沙畹的研究为理解山川祭祀与五岳的历史脉络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2. 《汉代的封禅祭祀》• 作者:沙畹(Édouard Chavannes)• 内容:聚焦汉代的封禅仪式,对五岳祭祀与帝国权力象征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节目中的应用:为《投龙》解释山川祭祀的政治意义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持。3、《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节目中提到的沙畹研究的意义:• 奠基作用:沙畹是最早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山川信仰的西方学者之一,其研究为现代中国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料和启发。• 文献参考:他对古代山川祭祀的详细分析补充了中国文献中未提及的细节。• 跨文化视角:通过法国学者的视角,为中国山川信仰研究带来了多学科整合的可能性。看展参考:李涛老师的播客《No 137. 知识点密集的浙博“投龙"大展,怎么理解“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小红书:门道小藏即刻 :小藏 门道儿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粉丝群:+微信 mmcg1011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总策划:孙锴监制:刘佳制作人:李汨汨学术总顾问:沈旸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视觉设计:赵月茹
--------
1:12:23
vol.41「杭州」你和宋画花鸟,只差一个浙江省博物馆的《问羽》
时光探宝人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 《问羽》策展人 陈水华-时间轴-开场介绍 (00:00 - 00:56) 主持人小藏介绍自己对浙江省博物馆《问羽》展览的看法。强调展览从多视角审美的独特性,指出当今展览行业竞争激烈,尤其是多视角的深度展览稀缺。 小藏提到最近几年内,展览行业快速发展,但安静、深入的展览越来越少,自己被一些“小切口、走心”的展览触动,如《问羽》展览。专访开始:与陈水华馆长对话 (00:56 - 01:48) 提问: 为什么选择聚焦宋画,尤其是花鸟画? 陈水华馆长回答: 陈馆长谈到宋画被视为中国绘画的巅峰,特别是在花鸟画方面的写实性。作为鸟类学家,他研究了174幅宋画中的67种鸟类,发现这些作品的写实程度大大超出了预期。宋画的写实性与博物学视角 (01:48 - 06:23) 陈水华馆长讲述宋画的写实性: 通过鸟类学家的视角,陈馆长分析了宋代画家如何以高精度描绘鸟类,认为宋代画家将自然观察与写实艺术结合,追求对鸟类细节的精准呈现。 通过174幅宋画,他找出了67种鸟类,准确识别率达88%。他提到,宋代花鸟画家用极简的笔法也能准确描绘鸟类的形态特征,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深入观察与理解。为何只聚焦宋画 (06:23 - 09:25) 提问: 为什么本次展览只聚焦宋代的花鸟画? 陈水华馆长回答: 陈馆长表示,宋画是中国绘画的巅峰时期,尤其在花鸟画上,宋代画家的写实追求无可比拟。他强调,通过展览聚焦宋画,才能清晰展现画家的艺术理念和实践,避免与后代画风混淆。展览的三个单元与展品选择 (09:25 - 13:50) 第一个单元:“追千古” - 展示宋代花鸟画的真迹。陈馆长强调,展示真迹是吸引观众的第一步,但这部分展览的重点并不是展示技术,而是让观众面对历史的原貌。 第二个单元:“访山野” - 通过高清图像与现代鸟类摄影作品对比,展示画家如何观察和描绘鸟类的形态与行为,帮助观众理解画家的观察过程。 **第三个单元:**使用数字化技术和3D展示,让画作中的鸟类动起来,尽量还原宋代画家所面对的自然场景,呈现出动态的鸟类行为和环境。宋画的艺术技巧与博物学背景 (13:50 - 17:08) 陈馆长继续讲解: 如何通过“绣羽鸣春图”展现宋代画家的写实精神。这幅作品通过将鸟类置于非自然环境中,揭示了宋代画家如何通过亲自观察鸟类的神态与行为,展现其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展览中的其他关键作品 (17:08 - 19:16) 陈馆长分享更多作品: 包括《百花图卷》、《雪树寒禽图》、梁楷的《秋芦飞鹜图》等,展示了宋代画家如何在写实的基础上,结合鸟类的生态习性与环境因素,创造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展览的挑战与观展体验 (19:16 - 45:00) 光线与展品摆放: 陈馆长回应观众对于展览光线、画作摆放角度的质疑,解释了博物馆在展览设计中如何兼顾保护文物和提供良好观展体验的平衡。 与陈馆长讨论: 展览的观看角度、灯光及其对艺术作品的影响。陈馆长强调了博物馆对文物保护的严格要求,并提到观展体验中不可避免的局限。数字化技术与展览未来 (45:00 - 50:02) 数字化展示: 陈馆长谈到如何使用数字化技术(如3D和XR)为《问羽》展览增加互动性和动态展示,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与创作过程。 未来展览计划: 陈馆长透露博物馆未来计划更多结合现代科技的展览,尤其是在宋画和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展示上。浙江省博物馆的历史与新馆建设 (50:02 - 58:03) 陈馆长回顾浙江省博物馆的历史: 从1929年西湖博览会到现今的之江馆,浙江省博物馆的历史贯穿了浙江省乃至中国的重要文化发展节点。 新馆的意义与发展: 新馆的开设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展示能力,还通过先进的设施和展览理念,展现了浙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览设计与未来发展 (58:03 - 01:10:15) 浙江一万年历史展: 陈馆长详细讲解了“浙江一万年”展览的设计与展品选择,包括展示浙江历史文化的重点节点,如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 展览的多元化设计: 强调新馆提供了更舒适的观展体验和更多样化的展览形式,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尤其是在数字化和多语言支持方面的创新。未来展览和数字化体验 (01:10:15 - 01:12:51) 数字化与智慧导览: 陈馆长介绍了“云上浙博”应用和其他数字化服务,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享受展览。 未来的展览计划: 包括“投龙”展览等,陈馆长表示将继续通过高科技手段为观众带来更多富有深度和互动性的展览。结束语 (01:12:51 - 01:14:20)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小红书:门道小藏即刻 :小藏 门道儿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粉丝群:+微信 mmcg1011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总策划:孙锴监制:刘佳制作人:李汨汨学术总顾问:沈旸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视觉设计:赵月茹新媒体宣推:余韵悠
--------
1:12:04
Afficher plus
Plus de podcasts Histoire
Entrez dans l'Histoire
Histoire, Actualités
The Rest Is History
Histoire
Au fil de l'Histoire
Histoire, Culture et société, Documentaire
C'est plus compliqué que ça
Histoire
Storiavoce, un podcast d'Histoire & Civilisations
Histoire, Éducation
Franck Ferrand raconte...
Histoire
Les salauds de l'histoire
Histoire, Actualités, Culture et société, Destinations et voyages
Au Cœur de l'Histoire
Histoire, Actualités, Culture et société
Timeline, l'Histoire en Podcast
Histoire, Culture et société, Documentaire, Enfants et Famille, Famille - Parentalité
Choses à Savoir HISTOIRE
Histoire, Culture et société
Podcasts tendance de Histoire
Autrement l'Histoire
Histoire
门道
Histoire, Arts, Culture et société
L’Histoire continue : revivre les grands dossiers médiatiques
Histoire, Culture et société, Actualités, Actualité : analyses
Journey Through Time
Histoire
历史剥壳|张志浩播客
Histoire, Culture et société, Philosophie, Télévision et cinéma, Critiques cinéma
Real Dictators
Histoire, Fiction, Drame
This Guy Sucked
Histoire, Culture et société
The Curious History of Your Home
Histoire, Culture et société, Documentaire
Culture écrite de l'antiquité tardive et papyrologie byzantine - Jean-Luc Fournet
Histoire
Les interviews d'Au Coeur de l'Histoire
Histoire, Culture et société, Documentaire
Arcana
Histoire, Religion et spiritualité
Legacy
Histoire, Culture et société, Actualités, Actualité : analyses
Histoires de Marseille
Histoire
The History Podcast
Histoire
Histoire des pouvoirs en Europe occidentale, XIIIe-XVIe siècle - Patrick Boucheron
Histoire
Histoire contemporaine du monde arabe - Henry Laurens
Histoire
La bibliothèque de l'étrange and Co
Histoire
PretAfrica
Histoire
I Have a Dream - Regards protestants
Histoire, Religion et spiritualité, Christianisme
Tsukimi - Le podcast pour les amoureux du Japon
Histoire
Cautionary Tales with Tim Harford
Histoire, Culture et société
The Martyr Made Podcast
Histoire, Religion et spiritualité
LA PETITE HISTOIRE - histoires et légendes
Histoire, Culture et société
Callisto
Histoire, Enfants et Famille, Histoires pour enfants
Un Jour dans l'Histoire
Histoire
On faisait comment avant ?
Histoire, Culture et société
Dan Carlin's Hardcore History: Addendum
Histoire
Milieux Bibliques - Thomas Römer
Histoire
Passion Modernistes
Histoire, Éducation
L'histoire de - Gaspard G
Histoire, Culture et société, Documentaire
À propos de 门道
这是一档讲述历史文化的播客节目。 推开一扇门,探寻时光留给我们的宝藏。
Site web du podcast
Histoire
Arts
Culture et société
Écoutez 门道, Entrez dans l'Histoire ou d'autres podcasts du monde entier - avec l'app de radio.fr
Obtenez l’app radio.fr gratuite
Ajout de radios et podcasts en favoris
Diffusion via Wi-Fi ou Bluetooth
Carplay & Android Auto compatibles
Et encore plus de fonctionnalités
Ouvrir l'application
Obtenez l’app radio.fr gratuite
Ajout de radios et podcasts en favoris
Diffusion via Wi-Fi ou Bluetooth
Carplay & Android Auto compatibles
Et encore plus de fonctionnalités
门道
Scannez le code,
Téléchargez l’app,
Écoutez.
Le podcast débute dans
- 0 sec.
Entreprise
À propos de radio.fr
Presse
Annonceurs
Radiodiffuseurs
Mentions légales
Conditions d'utilisation
Politique de confidentialité
Mentions légales
Privacy-Manager
Service
Contact
Applications
Aide / FAQ
Applications
iPhone
iPad
Android
Réseaux sociaux
France
v7.15.0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4/16/2025 - 12:35:29 AM